在如今人工智能如此发展的今天,科技产品层出不穷,而在教育领域这块,更多种类,更多功能的机器人正在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应用于教育产业。许多教育机构、企业也不断地将各种类别的机器人应用于自己的课程中,试图用新颖的科技吸引儿童与青少年参与到机器人教育之中。机器人教育进入中小学的主要表现在于竞赛,开拓机器人教育市场规模通过竞赛体现机器人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进行拉动,以模范的力量推动它全面地进入课程设置。
通过学校、少年宫、少科站等单位吸入机器人爱好的部分学生,组成智能机器人学习小组,以学员制进行活动,并可代表地区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这种形式是机器人进入中小学生视野最初、最多,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机器人教育定义把智能机器人技术学习放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普及,在大中型的城市中非常的普遍,开设情况相对与经济欠发达地区较成熟。把智能机器人作为信息技术课的内容之一进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这种形式正在形成期,教材的编写、课程的常规性开设正在起步。但是,这无疑会会为信息技术学科带来新的活力,对今天信息技术教育重软件应用轻编程开发的局面会有所改善。智能机器人教育作为研究性课程的形式进入中学,由于研究性学习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机器人教育的长期性、个性化决定了如果通过研究性学习形式推广会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研究性课程的地位决定的课时不足,以及班额过大决定的组织难度,这都会影响机器人教育的整体推进。机器人教育应用在多数情况下,学生表现出的创新,是他们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策略,尽管这些方法或策略对老师来说是早已熟悉的,但对学习者本人来说却是新鲜的独特的,是有意义或具有社会价值的,这就是学生的创新。
学生通过亲手组装机器人、调试传感器、编写程序、完成任务等活动,可以使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得到全方位的训练和提升。机器人活动还能激发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在开展机器人活动时,了解机器人教育特点所设定的机器人活动主题不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而且对其问题的解决方案不限定,都是开放性的,对机器人的组装和编程也不规定统一的模式、统一的答案,上机器人教育公开课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同一个目标,完全靠学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同样的模块组装成不同的样式,相同的机器人采用不同的编程方式,也使得机器人有了异样的思维。
要想控制好机器人,必须要了解机器人软件工程、硬件结构、功能与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知识,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构思出巧妙的机器人方案。这一过程是极其富有挑战性的,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
机器人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任务驱动进行个性化教育,机器人教育分类因材施教,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机器人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好素材,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方法。通过举办机器人比赛,为我国的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创造力的舞台,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开发、研制高科技的兴趣与爱好。通过研究设计、制作、调试机器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跨专业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全面素质教育的开展,开辟了新路,提供了好教材和机器人教育套件。把机器人教育引入中小学,不仅有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探索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同时将推动我国智能机器人知识和技术的普及;促进我国智能机器人事业的发展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促使新兴的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形成。可以说,智能机器人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的实践平台。
综上所述,在未来机器人教育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而行业目前也正处在一个极度变动的情况之下,市场正在逐步淘汰那些一味追求高科技而没有实际将教育作为自己核心目标的机构。而作为机器人教育,最重要的是动手中实践知识理论,在实践中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本身,落地转变化具体的一门技能,这都是机器人教育的优势特点。通过机器人模型的搭建、拼图的组装、编程的编写,不仅可以提高学科的理论知识,还能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思维创造能力使用机器人教育器材等等,对于学习能力和效率的提升有巨大的帮助。机器人教育中,对知识的具象落地和创新再造是机器人教育得以持续发展和推崇的重要原因。我们不能过于追求技术的新型而忽视机器人教育的本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培养未来人才,助力社会发展,才是我们发展机器人教育的最大意义。